正航整理拖拉机可靠性设计评审办
时间:2015-07-04 作者:www.zj6d.com 点击:次
正航整理拖拉机可靠性设计评审办
1 范围
本标准规定了拖拉机可靠性设计评审办法。
本标准适用于拖拉机新产品或改进产品进行可靠性设计评审(方案设计评审和最终设计评审等)。
2 可靠性设计评审目的
2. 1 可靠性设计评审的目的在于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,以实现产品可靠性和经济性的目的。
2. 2 可靠性设计评审不能代替为履行技术责任制而进行的逐级审核,而仅是对其审核的一个重要补充和监督。
3 设计评审的目标
3. 1 检查产品可靠性设计的正确性,如可靠性指标、可靠性分配和预测、关键零件的应力分析、用材、环境要求和试验、失效模式及其影响分析和其它可靠性方面的问题。
3. 2 评价产品设计是否满足设计任务书或合同、标准、设计规范和有关规定对可靠性的要求。
3. 3 提出产品设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改进措施。
3. 4 审查为达到产品所要求的可靠性指标提出的研制、试验验证程序和技术保障措施。
3. 5 评审产品使用中所需要的备件、工具和维修性。
3. 6 评审简化产品结构和制造工艺、降低成本的可能性。
4 设计评审组织
4. 1 设计评审人员的组成
4. 1. 1 可靠性设计评审组由各方面有经验的非直接参加设计的专家组成,评审组由设计项目的工厂主管部门负责组织,一般由7~15 人组成。设组长1 名,秘书1 名。组长一般由产品主管技术领导或上级设计师担任,应对被评审的产品设计要求有深入的了解;秘书一般由质量保证部门或可靠性管理部门的代表担任,对质量控制、可靠性设计和管理技术比较熟悉,能协助组长做好评审的组织和计划工作。评审组的职责一般可按附录A(提示的附录)的表A1 执行。
4. 2 设计评审组的任务
4. 2. 1 对设计结构按专业分别进行分析和审查,对汇总中存在分歧的问题进行集体研讨。
4. 2. 2 对设计是否满足设计任务书或合同和有关标准、设计规范的要求,提出明确的评价意见和改进设计的具体建议,设计评审后必须单独写出评审报告或建议书。
5 设计评审内容
可靠性设计评审可根据产品设计阶段分两次进行,即方案设计和最终设计评审。
5. 1 方案设计评审内容
评审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:
a)审查方案设计说明书;
b)审查产品可靠性模型。可靠性模型应由功能框图导出各分系统之间的可靠性网络,为可靠性指标分配提供依据;
c)审查设计任务书中产品可靠性规定的指标;
d)审查可靠性指标分配的合理性,把对整机的要求转为对各个子系统的要求,进行分析平衡,为可靠性管理提供依据;
e)影响可靠性的主要问题分析及评价,包括对可靠性、安全性和维修性;
f)通用零部件的选择和计划控制,关键外协、外购件的落实和自制件的工艺继承性;
g)可靠性增长计划。
5. 2 最终设计评审内容
a)样机试制报告,包括材料、工艺方面的缺陷分析及技术攻关措施;
b)样机可靠性试验报告;
c)样机的故障模式及其影响分析;
d)样机的故障树分析;
e)产品可靠性增长总结与投产前样机可靠性评估;
f)产品可靠性技术保障计划,包括批量生产质量控制要求,关键件和外协、外购件质量控制要求;
g)产品设计图样和技术文件,包括产品可靠性设计计算资料。
6 可靠性设计评审程序
设计评审包括准备、预审、评审会议和追踪管理四个阶段。
6. 1 设计评审准备阶段
a)编写可靠性设计分析报告;
b)提出评审要点;
c)组织可靠性评审组;
d)列出评审活动计划,明确分工;
e)制定检查清单,可靠性检查清单包括的主要内容可参照附录A的表A2。
6. 2 预审工作由评审组成员根据检查清单按分工和职责进行,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做记录,评审组汇集、讨论预审中发现的问题后,应向主管设计师反映。
6. 3 评审会议应按以下程序进行:
a)由主管设计师作设计质量分析报告;
b)评审组提出并讨论有疑问或有分歧的问题;
c)研究和讨论评审结论,起草评审结果报告或建议书。
6. 4 经评审,设计不符合可靠性要求时,则应进行设计并再次组织设计评审。对设计评审中提出的问题,要制定对策,限期落实,由质量改进保证部门或可靠性管理部门负责进行追踪管理。
7 可靠性设计资料
7. 1 可靠性设计评审前,设计组至少提交具有下列内容的文件:
a)设计依据、目标和达到的水平;
b)设计的主要特点和改进说明;
c)本阶段完成的可靠性分析和试验报告;
d)对重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的分析和对策;
e)提交审查的设计、试验资料和有关原始资料;
f)可靠性设计分析结论。
7. 2 可靠性设计评审报告应包括:
a)评审组名单及分工;
b)设计目标及达到的水平;
c)审查项目及检查结果;
d)重点问题审查结论;
e)评审结论及建议书;
f)不同意见备忘录。
1 范围
本标准规定了拖拉机可靠性设计评审办法。
本标准适用于拖拉机新产品或改进产品进行可靠性设计评审(方案设计评审和最终设计评审等)。
2 可靠性设计评审目的
2. 1 可靠性设计评审的目的在于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,以实现产品可靠性和经济性的目的。
2. 2 可靠性设计评审不能代替为履行技术责任制而进行的逐级审核,而仅是对其审核的一个重要补充和监督。
3 设计评审的目标
3. 1 检查产品可靠性设计的正确性,如可靠性指标、可靠性分配和预测、关键零件的应力分析、用材、环境要求和试验、失效模式及其影响分析和其它可靠性方面的问题。
3. 2 评价产品设计是否满足设计任务书或合同、标准、设计规范和有关规定对可靠性的要求。
3. 3 提出产品设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改进措施。
3. 4 审查为达到产品所要求的可靠性指标提出的研制、试验验证程序和技术保障措施。
3. 5 评审产品使用中所需要的备件、工具和维修性。
3. 6 评审简化产品结构和制造工艺、降低成本的可能性。
4 设计评审组织
4. 1 设计评审人员的组成
4. 1. 1 可靠性设计评审组由各方面有经验的非直接参加设计的专家组成,评审组由设计项目的工厂主管部门负责组织,一般由7~15 人组成。设组长1 名,秘书1 名。组长一般由产品主管技术领导或上级设计师担任,应对被评审的产品设计要求有深入的了解;秘书一般由质量保证部门或可靠性管理部门的代表担任,对质量控制、可靠性设计和管理技术比较熟悉,能协助组长做好评审的组织和计划工作。评审组的职责一般可按附录A(提示的附录)的表A1 执行。
4. 2 设计评审组的任务
4. 2. 1 对设计结构按专业分别进行分析和审查,对汇总中存在分歧的问题进行集体研讨。
4. 2. 2 对设计是否满足设计任务书或合同和有关标准、设计规范的要求,提出明确的评价意见和改进设计的具体建议,设计评审后必须单独写出评审报告或建议书。
5 设计评审内容
可靠性设计评审可根据产品设计阶段分两次进行,即方案设计和最终设计评审。
5. 1 方案设计评审内容
评审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:
a)审查方案设计说明书;
b)审查产品可靠性模型。可靠性模型应由功能框图导出各分系统之间的可靠性网络,为可靠性指标分配提供依据;
c)审查设计任务书中产品可靠性规定的指标;
d)审查可靠性指标分配的合理性,把对整机的要求转为对各个子系统的要求,进行分析平衡,为可靠性管理提供依据;
e)影响可靠性的主要问题分析及评价,包括对可靠性、安全性和维修性;
f)通用零部件的选择和计划控制,关键外协、外购件的落实和自制件的工艺继承性;
g)可靠性增长计划。
5. 2 最终设计评审内容
a)样机试制报告,包括材料、工艺方面的缺陷分析及技术攻关措施;
b)样机可靠性试验报告;
c)样机的故障模式及其影响分析;
d)样机的故障树分析;
e)产品可靠性增长总结与投产前样机可靠性评估;
f)产品可靠性技术保障计划,包括批量生产质量控制要求,关键件和外协、外购件质量控制要求;
g)产品设计图样和技术文件,包括产品可靠性设计计算资料。
6 可靠性设计评审程序
设计评审包括准备、预审、评审会议和追踪管理四个阶段。
6. 1 设计评审准备阶段
a)编写可靠性设计分析报告;
b)提出评审要点;
c)组织可靠性评审组;
d)列出评审活动计划,明确分工;
e)制定检查清单,可靠性检查清单包括的主要内容可参照附录A的表A2。
6. 2 预审工作由评审组成员根据检查清单按分工和职责进行,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做记录,评审组汇集、讨论预审中发现的问题后,应向主管设计师反映。
6. 3 评审会议应按以下程序进行:
a)由主管设计师作设计质量分析报告;
b)评审组提出并讨论有疑问或有分歧的问题;
c)研究和讨论评审结论,起草评审结果报告或建议书。
6. 4 经评审,设计不符合可靠性要求时,则应进行设计并再次组织设计评审。对设计评审中提出的问题,要制定对策,限期落实,由质量改进保证部门或可靠性管理部门负责进行追踪管理。
7 可靠性设计资料
7. 1 可靠性设计评审前,设计组至少提交具有下列内容的文件:
a)设计依据、目标和达到的水平;
b)设计的主要特点和改进说明;
c)本阶段完成的可靠性分析和试验报告;
d)对重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的分析和对策;
e)提交审查的设计、试验资料和有关原始资料;
f)可靠性设计分析结论。
7. 2 可靠性设计评审报告应包括:
a)评审组名单及分工;
b)设计目标及达到的水平;
c)审查项目及检查结果;
d)重点问题审查结论;
e)评审结论及建议书;
f)不同意见备忘录。